Sunday, April 29, 2012

談第十七屆ifva得獎作品


每年都期待ifva。期待著本土的新芽,更期待看社會近年備受關注的議題,獨立創作就有這個特權,想說什麼就什麼。起青年組的超現實章法,公開組處處彰顯月沉澱而成的功架,沒有以特效班門弄斧,更不見力圖打破傳統之血氣方剛,反而是平淡中見新語,讓一位看過放映的你,以不一樣的角度再看香港,重構香港。

公開組這回是雙冠軍,都是觸發大社會共鳴的劇情片。據早年《不知者》連入圍的門檻都不過,後來卻入圍了彼岸的金馬獎及一眾亞太區的短片獎,這才於本土重見天日。撇開花邊新聞不,故事實屬黑馬之作首先突圍大學的劇本選,出戰由藝發局及國際電影節協會合辦的「鮮浪潮」短片比賽,獲得了四萬元的資金作後盾。於拍攝手法上,導之雄心勃勃,處處學效大師的技倆,先以一「take」過的長鏡頭並專業演員林利作開場,引領觀眾進入「大事件」,節奏緊促不乏張力,竭力營造鮮明的「電影感」。接下來的敍事手法,有如《羅生門》般分別從兩位「當事人」的主觀角度作案例重組,給予觀眾再一次的判決機會。初看時或感重覆冗長,然而兩位當事人情感上的對立與矛盾,卻因這樣的故事重構而顯得無比分明。故事之中穿插了許多的「不知者」(包括螢幕前的你和我),對事件的種種評論,足以逼當事人走上不知者並非不罪看過影片後,可緊記三思而後言?

另一位金獎得主《1+1》跟社會的關係更為密切,說的是近年鬧得火熱的重建議題。故事主幹由一對爺孫於城市多個角落種富貴竹開始,副線配以爺爺每年每日收藏一個一毛硬幣的情懷,兩線並行又互相補足。一方面表現了爺爺愛國愛港愛家的情操;另一方面,兩爺孫的感情也因著朝夕相處、回憶(歷史文化)的交流承傳而變得更緊更密。社會急速進化,經濟不斷起飛,大自然與人類的生活卻因此而分隔得愈來愈遠。何為真正的「富貴」?爺爺所存的 一毛錢一天天地貶值,然而他對社會的記憶與感情卻一天深似一天,每種一支富貴竹,都在曉諭世人「富貴」源於對天地的尊重。故事高潮出現於孫女在旺角鬧市行人專用區與爺爺失散的情節,全因爺爺丟掉一毛錢而起,真正的「1+1」並不在物質本身,而是源於人與人之間的共同回憶、和諧與安定。失去了最愛,社會再繁榮又何價?

銀獎開始是較貼身的小故事,《你還可愛麼?》或許都發生在每個香港的家庭中。兩個本不相干的人物,因一個錯撥的電話而分享了數分鐘的前塵往事, 說的是千絲萬縷的家庭關係。生活條件一點不差,奈何與最親近的你我他卻持續地膠著。年資不同,跟上一輩的情感與看法都不一樣,小男孩在困惑長輩對自己的冷漠,變得一點都不可愛;女主角卻在掙扎應否把母親一同遷往新住處,從對話中回味上一輩的可愛;關係間的良性與惡性循環,透過一通電話而無所遁形。

再看青少年組的金銀得主,都帶點超現實。《意外》的故事有點薛西彿斯,不停地死去復活,再死去再復活;由最初的小目標追女仔)到其後的驚天偉業,橫跨了千個世紀所追索的,都是一「生」的問題——我們為何而活?影片以酷似MTV的風格拍攝,全以旁白演進劇情,從沒停止過鏡頭運動,讓人感覺這段千年人生真的好長好長。你,可有找到當中的意義?《溝通熊仔》隱喻的,似是今天你我不可無的數碼科技,我們都習慣對著「牠」說話,追求最時尚的型號,沉迷得忘了怎樣跟真正會說話的朋友相處。

後記:今年喜見入圍作品中多了紀錄片或半紀錄片形式的作品,為急速消逝的舊區人事物作記錄,不但親切,還引來更多市民對各項重建項目的關注。因著互聯網及社交網站的興起,獨立製作亦漸漸形成另一股由民間自發的制衡機制,監察政府及大財團的一舉一動。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