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July 7, 2007

A MESSAGE TO THE FUTURE A MESSAGE FROM THE PAST



真好,在Socially Yours的座談會上踫見黃國才(Kacey Wong)。

就他為Victoria Prison Art Museum所造的黃色小木屋,我說了點自己的看法,他顯然不太認同,但因下半場的節目即將開始,他沒能解釋下去,好可惜,真想聽聽藝術家親自為自己的作品發聲。多年前曾聽一學者說:「一件作品自公開以後,作者便失去了對其作品本身的詮釋權。」畢加索有過類似的話,但是指着觀眾說的:「任何一個人要對一幅畫作出解釋都是找錯了對象。」那麼是否都不要作任何理解呢?你刻意地要傳遞某些訊息,作為接收者的我難道便不能釐清這個訊息是甚麼嗎?我想一件好的作品,值得觀眾一想再想。

他刻意地在一個空間內營造了另一個空間。

先說我第一次的觀後感。我認為他沒有好好地運用現存的室內空間,亦沒有把囚室當囚室般用,觀眾一進去便給那小木屋吸引着,像個小孩看見糖果屋一様,爭相擠進去看個究竟,較比起其他同場的藝術品,囚室這個硬件在黃國才的作品中看似可有可無,要是把小屋獨置在其他地點,效果也不會相差太遠。我有這個想法,似乎是誤把小木屋當作一獨立自存的囚室看待,把它從本來的那個空間分割出來了。

監獄把罪犯與世界隔絕,一間間獨立的囚室再將罪犯們分開,最後這間小屋再邀請犯人把另一個自己分別出來。內心深處總有甚麼話要說吧,請化作文字留給未來那個重獲自由的自己,到那日,看着自己當年初到貴境的留言,不知會是怎樣的心情?觀眾被邀請站在這條時間線上的兩點,然而兩點卻同時並置在同一空間(小木屋)內,這種時間與空間的接軌讓我想起黃國才多年前的另一件作品,多個由大至小的黃色木屋以直線排列而成,從正面的“門口”窺探入內,會形成一點透視的錯覺,當觀眾誤以為可以走進這條長廊時,才發現門口不斷在縮小,限制你繼續前行,這種空間的虛置正正衝擊着我們固有的視覺經驗,你以為它很遙遠嗎?其實只有幾步的路程。黃氏的作品看來都很安靜,卻時刻充滿着令人躍躍欲試的互動性。

後來在其網站內找到以下一段小小的題旨,果然,用心一點看可以更貼近原意:
A philosopher once said the only freedom that ever exists is the freedom to choose whatever to think inside our mind. The memory of our past might not be what really happened. What are the things you wanted to change in your memory? What message do you have for your future? I built a wooden cabin out of recycle wood completed with a garden inside the tiny cell. Inside you can contemplate and reflect quietly then write a postcard addressing to your future self, I will mail it back to you in the future.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