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May 22, 2008

"A-Glow-Glow" Interactive Media Arts


早前看過兩件互動裝置,第一件來自英國的United Visual Artists (UVA),名為Volume,一眾由LED組成的感應柱因應觀眾的行動作出反應。當觀眾遊走於柱子之間時,聲音的跌踫奏出一陣和諧的共鳴,然而LED的反應卻沒有預期的理想,似是被過多的預設程式操控着,自顧自地發揮;又因現場觀眾太多,反應欠缺即時性;相對地,觀眾得停留較長的時間來觀察裝置的反應,尋找當中的語言,沒多少耐性的或把裝置當作玩意兒的總不得要領,很快便離了場。

同樣的情況亦出現於第二件裝置上─Teddy Lo的《稀孔》,這個的情況更糟,皆因玩法太複雜,需要你手機的藍芽之餘(較落後的可沒份兒了),七條的訊息發放頻道亦未能滿足眾多好奇的觀眾,等待不久便宣佈放棄,就是收到訊號的也搞不懂當中的意思,失望而回的佔了大多數。

相信這仍是創作互動裝置的一大挑戰,得在觀眾失去興趣前引導對方進入與作品自行溝通的狀態,從而進行對話、交流。當然,首要的是觀眾願意進行對話,藝術品不是商品,它不強迫你來簇擁它,而是靜靜地待在那兒,等你來接近,收穫多少,全看你願意在它跟前付上多少的時間。

2 comments:

HK said...

Ling ! can I add u in my blog and post yr comment on ""A-Glow-Glow" Interactive Media Arts" in my blog pls ?

黃玲 Ling Wg said...

sure :]